电气安装与维修实训室设备,电气安装与维修设备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为供配电技术和电气自动化两个方向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,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,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,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工程技术基础,能胜任在电力部门、工业自动化、检测与过程控制、电气智能化等行业,从事电力系统装备制造、系统运行、工业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工作,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建设两个突出,两个强化,一个探索,即突出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办学特点,突出基于素质的能力型办学特点;强化弱电控制强电专业素养,强化产学研合作;探索新的办学模式。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的建设目标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训室配备,电机与拖动实验室、电子技术实验室、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实验室、电气控制实验室、工业网络通信、电工实训、电气装配电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。今后将重点建设一批涉及电力系统方面并用于科研的专业实验室,全面满足电气专业所有实验课程的需求。构建多层次、模块化、自主性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。
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需要,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及实习基地建设,促进了专业教学,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。校内已有电工实习、金工实习基地,即将建成电子工艺实习基地,根据教学需要,今后开发更多的实习基地。
提升现有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,尤其对于原来不是电气专业背景的教师,更是如此。同时,高度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,增强科研的应用性,以使教学和科研能有机结合。
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,增强教师自觉提高科研能力的意识;另一方面增加访问学者、在职进修的选派数,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。同时,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,争取为科研突出人员配备办公室。
提高教育教学质量
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。
按照教育部本科学校办学评估要求,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、指标体系,由应用物理教研室负责落实到教学常规管理中。
开展积极、深入的教学研究活动。教研室的教学活动要真正落到实处,每个月至少要进行两次教学情况交流。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国家、省市和学校的教改课题以及有关的横向课题。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和社会实践,撰写教育和教学方面的论文,并将教学改革课题的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。
积极摸索本科教学特色,进行双语教学实验、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实验等,提高多媒体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比例。
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。
强化科研工作
(1)整合力量,加强组织与协调,鼓励跨系联合和学科交叉,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个体化、分散化的趋势。鼓励合作,提倡团队精神,增强科技综合实力。
(2)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,尽可能地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,鼓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。
(3)划分课题组,实现科研活动的常规化、制度化,要确保科研学术活动的时间。
(4)凝练科研方向。
(5)发挥引进人才的带头作用,提升教学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。